新聞動態
新聞動態
中國首發印度藍皮書 塑造工程機械大市場 巨大潛力
面對不斷增長的基礎設施需求,印度政府允許私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的建設。由于他們在融資方面具有特性,一些新的融資方式像BOT(建設-擁有-轉讓)、BOOT(建設-擁有-經營-轉讓)、BOLT(建設-擁有-租賃-轉讓),使得許多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可能。印度政府給予承擔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為期5年的免稅期,這給印度工程機械設備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雖然印度工程機械市場的需要較大,但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印度的工程機械制造業目前發展較弱。據了解,印度當地只有28%的機械能適應國內市場,而且印度工程建筑企業在本地購買工程機械需要至少兩年才能投入使用,但購買中國的工程機械只需6個月就能立即到工地投入使用。所以,中國的工程機械比印度本地的工程機械更有競爭力。除此之外,印度工程建筑企業逐漸放棄購買德國、日本、美國等大國的工程機械,因為中國的工程機械比德國、日本、美國的機械更便宜,能更迅速地投入使用。由此可預見,未來,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在印度市場將具有強大競爭力。
仍需進一步開拓
雖然通過數據可以得出印度對工程機械產品有廣闊的需求空間。然而印度每年工程機械設備銷售額在15億~20億美元的銷量卻讓中國企業對印度市場需求產生質疑。然而行業專家稱印度市場遠不能和10年前的中國相比,然而和中國有諸多相似性的印度絕不可小視,同樣國土面積廣闊、同樣是人口大國、同為金磚四國。從經濟發展的規律來看,經濟發展緊隨中國之后的印度市場在未來5~10年或將迎來工程機械市場需求的爆發期。
印度“掘金之地”充滿機遇的市場需要中國企業去加緊開拓,既是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尋找新動力,也是為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印度工程機械市場正處于一個蓬勃發展的臨界點。如何利用好這個臨界點,值得國內工程機械企業深思。
上一篇: 市場形勢嚴峻 倒逼機床企業及時調整目標和策略 下一篇: 沒有了